过去大半年的香港,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全球贸易动荡以及持续数月的反修例风波下,2019年香港经济萎缩1.2%,陷入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年度衰退。进入新年以后,香港原本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使得香港的经济陷入到不乐观之中。双重打击之下,香港的经济是否能重新走出困境,引起关注。
逆境之中,仍有一群坚守在前线的金融人士,用专业守护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并对未来保持著乐观,东海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欧阳昌就是其中一员,他表示,虽然从大的环境来看,经济肯定会下滑,但是香港都从SARS中走过来了,也一定能从疫情中走出来,国际金融中心会在浴火中重生。

东海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欧阳昌
当然,除了金融人才的坚守,对于香港特区政府来说,应付这一波经济低潮,也要有全盘计划,只有做好疫情过后的“灾后重建”,才能带领香港走出经济低谷。
经济萎缩情况进一步加剧
根据2月3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香港经济萎缩1.2%,虽然社会冲突和暴力行为相对有所缓解,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到来,香港正在限制内地游客入境,并建议本地居民减少外出,这可能给经济带来进一步压力。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月2日提到,特区政府目前还未敲定对于2020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数值,疫情的发展和持续时间会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估计疫情将使今年经济继续收缩的风险大大提高,并会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2020年特区政府财政赤字可能进一步上升。
2月9日,陈茂波又提到,今次疫情对香港经济实质影响程度,要视乎事态发展,但相信前景并不乐观,对经济的影响很有可能高于2003年SARS时期。
事实上,已经有多个金融机构和经济专家对2020年香港经济前景表示不乐观,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经济学家吴卓殷预期,今年情况或比去年更严峻,他认为若新冠病毒疫情于香港爆发,最差情况下首季香港GDP将按年跌7%,全年则下降4%。星展银行(香港)经济师谢家曦同样看淡今年香港经济,认为新冠病毒疫情扩散下,除旅游业备受打击外,连本地居民都不敢外出消费,股市受压亦造成负财富效应。
旅游业、零售业最受打击
2月4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了2019年零售业总销货值,按年跌11.1%,是3年以来首次下跌。零售数据的下跌主要是受到香港社会事件的冲击,而如今疫情的突然到来,更使零售业“雪上加霜”。
目前,香港已有多间零售、餐饮店铺宣布暂停营业,包括周大福40多间港澳分店;莎莎国际关闭港澳20家分店及1家专门店;谢瑞麟珠宝港澳分店18家停业。
香港中小企食店联盟召集人林瑞华表示,预料年中时市况最差,香港将有近半数食肆倒闭。为了减轻压力,有指海港城决定将商户2月基本租金减半;另领展已宣布,会因个别租户经营状况,延续去年下半年向租户提供的支援,包括分期交租或减租。
旅游业更是全面按下了暂停键。香港中华厂商会预测,今年上半年间,访港游客人数将锐减逾9成,经济增长将因此被拖低超过3个百分点。在2019年香港的社会乱局已经使得访港旅客数量急挫,旅游相关的服务输出骤减,拖低了2019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
厂商会吴宏斌会长认为,即使疫情能受控,香港经济活动及消费需求会逐步恢复,但去年的乱局对社会关系的破坏性影响仍有待修复,加上疫情对旅游业的抑制作用亦会延续一段颇长时间,故访港旅游业未必能够迅速强劲地反弹。
香港贸易表现同样堪忧,有预测认为,香港的转口贸易业务大多数由内地工厂需求推动,然而,疫情扩散导致部分内地工厂生产力大减或停摆,对香港转口需求势随之转弱,料上半年香港出口将维持负增长。
这也使得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即将陷入到失业的困境之中。港府公布2019年第四季失业率为3.3%,为近三年最高,彭博经济学家万千预测,随著各行业在数月社会动荡的重创下继续裁员,预计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到2020年中期最高或见5%。
从SARS经验看当前香港经济出路
不过,东海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欧阳昌对香港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SARS时期对香港的杀伤力就好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的冲击,更何况如今的医疗水平、各个环境都更更好,香港能从SARS中走过来,面对现在的疫情也一定不会有问题。”
欧阳昌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看好香港的经济,尤其是经济从寒冬期走过来,往往会出现一个爆发期,不代表疫情结束以后市场就死了。他说,或许很多人觉得短期内,从市场的各个因素看来,新加坡可能比香港更有机会,“但是香港依旧是祖国的香港,只要这点不变,我觉得它的竞争地位是不会改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会在浴火中重生。”
事实上,从香港在SARS时期的经验可以看出,当2003年疫情影响减退后,整体经济于第3季迅速全面复苏,到第4季,本地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复苏的势头加快。因此,尽管 SARS令香港经济在年内曾出现严重倒退,2003年全年合计,香港经济仍录得可观增长,表现较2002年为佳。更何况,香港如今的底子远超2003年。
有预测认为,若参考2003年SARS疫情发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香港经济打击仅属短期,一旦疫情消退,零售业可望率先反弹,加上本地金融业表现平稳,至今年第3季香港GDP表现有机会出现轻微改善。
港府应积极应对经济低潮
目前来看,香港经济2020年前景仍有高度不确定,除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香港及亚洲的扩散外,还受到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本地社会事件不确定性的影响,想令香港走出经济低谷,应对更多挑战,港府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当前应果断推动更多及时有力的措施。
目前特首林郑月娥已经宣布,将设100亿元防疫抗疫基金,经济下行政府会推出多轮措施,加大力度协助受影响的各行各业。但具体细节港府仍未公布。在对抗疫情急如救火的当下,应对的措施不能始终“慢三拍”,该拨出的资金应该尽快拨出,采取的措施也应尽快落实到位,不然待大批企业、商铺都抵不住冲击,面临倒闭潮时再来行动,是为时过晚,徒劳无功。
除了成立基金,政府还应积极为经济风波中对冲击最为敏感的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支援。例如,为企业提供一次性租金津贴,支援中小企业融资,减免企业的水费、排污费、电费以及税务,减轻香港中小企业的财政负担等,多种举措并行,让如今在危机中“奄奄一息”的商户可继续经营。
此外,针对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港府也应最大限度地对失业人士予以援助,为零售、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提供适当补贴,减免税款,并加强对失业及就业不足人士的再培训。
同时,在紧急关头,港府同样不能忽略民生问题,尤其应著重关注社会上的长者、伤残人士以及贫困人群,加大这些人群的社会福利保障力度,额外发放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帮助民众应对经济环境困难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些举措,一定要尽快有可落实、可执行的操作细节,才能及时有效地稳定社会民心。
有危便有机,只要成功跨过如今的这道难关,未来便能重新出发。当前,对香港来说,同心抗疫仍然是第一要务。非常时期,港府也需要突破固有政策框架和理财思维,通过较前瞻、进取和有力的政策,著力解决社会的深层次问题,稳定民心,放下纷争和撕裂,才能带领香港经济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