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进行了首次公开调研活动,在社会各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他走访多间在港中资企业,并向坚守一线岗位的广大员工致以慰问和敬意。这次走访涉及生活品、粮食、能源以及金融等关键民生企业,充分体现对于香港民生问题和防疫工作的重视,背后释放出三个重要信息。

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左三)向骆惠宁(右一)介绍情况
第一,呼应民声, 体现中央对香港社会抗疫的重视。
2月13日,中央港澳工作架构有重大调整,港澳办与港澳两个中联办将形成一体化领导,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兼任港澳办副主任。这次调研,也是架构改革后骆惠宁的首度亮相,他此行不仅仅代表香港中联办,更是代表中央,体现出中央关心香港市民,对香港社会高度重视。
尤其是受疫情发展影响,香港社会连日来出现抢购的现象。骆惠宁有针对性地走访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等,就是重视民生物资的供应保障,骆惠宁强调,“保供应就是保民生,在港中资企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背靠内地、联通全球的资源和物流优势,继续稳定货仓储备,千方百计增加市民必须食品和关注商品的供应。”说明面对香港市民的难题和担忧,中央十分关切,会尽力纾解,香港中联办充分发挥出了窗口服务作用。

骆惠宁(左四)在招商局集团仓码公司米仓走访
第二,解决民生, 中资公司成为香港窗口
这次调研,骆惠宁有针对性地走访了华润集团润发仓,了解厕纸、即食面等民生物资供给;他走访了招商局仓库和码头,视察香港“米仓”;又走访了中石化油库,了解油气调度供应等情况;还走访了中银香港,调研金融纾困措施及风险防范情况。保供应就是保民生,可以看出,香港社会运作保持正常,市民日常生活有序进行,除了香港成熟完善的社会体系之外,也应当看到处于经济运作核心的企业,特别是在港中资公司发挥出的中流砥柱作用。
据香港中联办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春节以来,华润万家紧急调配海外大米10个货柜、米粉100吨供港。招商局货仓完成近6000吨大米进出仓操作,高于日常量1倍多; 中石化香港防疫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不误”,采取“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中银香港第一时间推出“还息不还本”等诸多金融服务支持措施,并以不同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人渡过疫情和经济下行难关。
骆惠宁强调:“驻港中资企业充分发挥在市场供应和金融纾困中的积极作用,继续以实际行动体现“植根香港、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在香港的防疫工作中,在港中资企业走在了前列,并不断发挥重要窗口作用,确保香港社会平稳有序运行。
第三, 抓住民心,内地是香港防疫的定心丸
可以看出,香港由民生物资到金融稳定,都和内地息息相关,香港的稳定离不开中资公司的坚守,更离不开内地的支持。2019年,香港从内地进口生活物资约360亿元,与往年整体数量相约,保证了香港市场基本生活物资整体供应充足稳定。内地是香港最重要的食物供应來源,尤其是新鲜食品。香港94%的新鲜猪肉、100% 的新鲜牛肉、92%的蔬菜及 66%的鸡蛋來自内地。在能源方面,内地供电量近年来不断走高,2018年较2017年上升了24%左右。自2018年起,内地也成为香港最大的燃油供应方。其中62.2%的航空燃油,几乎所有的石油气和天然气都由内地供给。
疫情以来,从支援口罩、控制人流、确保日用消费品供应等多方面,国家仍然像当年对抗SARS一样,坚定给予支持,这对于香港防疫工作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过去一个月,国务院港澳办成功协调内地海关、生产商和相关部门,顺利向香港有关机构包括医管局、特区政府和批发商提供订购的口罩,总数达到1700万个。还有媒体报道,为保障疫情期间香港市场稳定,深圳供港菜量较以往增加逾两成,疫情期间,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工厂里的工人们依旧加班加点的忙碌着,以保证新鲜蔬菜及时运到香港。使得疫情下缺乏安全感的香港人,也能够多一分安心。

骆惠宁走访中银香港
结合中央港澳工作架构的重大调整,以至今次骆惠宁的访问,可以看出,中央对香港的具体举措会陆续有来,会更有力回应香港居民的民生期待。民生连着民心,解决民生问题就稳定了民心,香港中联办会继续支持香港防疫,对于香港特区政府来说,更要紧紧依托国家,依托中资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做好防疫工作,解决香港居民所面对的民生问题,相信香港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