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菁英会简敬文:智慧选举
文/简敬文
区选刚过,尘埃落定。纵然今年投票率是破纪录之高,但一如以往,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仍然无间断地充满争议。在社会严重撕裂的情况下,难得看见建制和泛民齐心地怒轰整条“投票链”之混乱不公,也算是寒流下的一点暖意。沿用人手、间尺登记投票人身份、老弱伤残没有恰当分流、不明来源的票箱、重点票数出现严重误差(>20%)、问题票靠人主观判决、仍然沿用普通纸张及油墨盖印等等,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可简单地被有心人操控以至影响选举结果,在分裂的氛围下更惶论能给予市民半点信心。
可恨是政府没有打算改革现行机制,反而在研究如何让内地香港市民投票,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助选举公正之余更为局势添烦乱。
香港曾决心发展为智慧城市,亦设立了创新科技局,绝对有动机及资源运用科技配合选举。基于公众信心及适应原因,不需要一步到位,但也不应沉醉于往后百年仍沿用人手校对及以墨水印进行投票吧?
老土讲句,现今科学昌明,先不说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尖端技术,但下届区议会选举前相信大部份香港人已换领智能身份证。有了电子识别,第一步最起码的是以数码读取器来代替人手登记及派票工作,以电脑读取并统计选票。问题选票仍然可由票站主任判决,这已可减少很多人为失误或舞弊。再进一步,政府及学者亦应开始研究如何运用区块链及电子加密技术,在移动平台(包括手机)进行投票。到此阶段,不要说是大湾区,乃至全球在外工作、旅行市民亦能参与投票,岂不善呼?
市民质疑高科技就等如高风险? 别人已在利用手机处理过百亿财富,如果香港人连一张选票也不敢操作,那香港还是继续发行硬币好了! 市民觉得电脑容易被政府操控? 那更简单! 在建立系统时,政府欢迎不同党派委任资讯科技顾问加入小组进行决策、公开系统原始码给独立专家研讨、整个投票阶段委任不同背景人仕进行系统监测及监票。
连这么简单的投票也处理不好,拜托政府不要再游说智慧城市慨念了。
作者为菁英会理事、愿景基金会理事简敬文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