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菁英会马家强:做功课定睇图书?
文/马家强
一班太太食早餐会讲什么?不会是讲老公,一定是九成九讲小朋友的功课、考试、兴趣班等等。其中一个家长诉说升读小二后,功课量如决堤式暴升。由小一的每日四五份,暴升至现在每日八九份。只计做功课,便需要做到晚上10时多。完全没有时间温书及玩耍。功课量之多,可说是用尽了学童时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
另一个家长说学校会有计划地把本来的每年“三测三考”,改为“三考”。每次考试的范围同需要温习的内容不会因为少了测验而增加,保持一样。校长解释是希望学童可以有多些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本人十分赞成这个做法。透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绝对可以提升学童的语文能力,更可以提升内在修为。
小朋友可以透过阅读,学习不同的句子结构。我们强调在趣味中、娱乐中学习,绝对比不停地做习作有效得多。再者,在阅读时,小朋友沉醉在作者的幻想世界中,脑内不停联想公主华丽的衣服、勇士挑战恶龙的刺激、大草原的壮丽景色等,绝对可以启发学童的无限创意及想像力。
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更有助于拓宽视野,有助于培养广泛的兴趣。本人更建议可以让学童读多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如儿童版本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动物农庄(Animal Farm)》等,故事的幻想世界、人物的刻划及事情的隐喻,一定会对小朋友有所启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历史类书籍也是很好的课外读物。历史縂是不停重演的,也可以让学童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
本人建议教育局制定更多的政策,让学校减少功课量,鼓励学童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
作者为香港菁英会副秘书长、愿景基金会副主席、深水埗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马家强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