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菁英会黄丽芳:公共危机管理及护航
文/黄丽芳
公共危机管理分两种,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对于人为的危机,参与911 及其他国家的处理方法,是国家负责保安的部委所负责,因为当中涉及执法、巡逻、国防、消防、入境、惩教、信息等,并不是单单只有警察在工作。
警民关系非常紧张
今天持续不断的社会燥动,政府在开始时太过依赖警方去处理,引致警民关系陷于十分紧张的状态,虽然近日才有消防、医管局的加入,但为时已晚,裂痕未能修补。加上,延误的处理更引致社会对不同体制内的组织 (包括政府、立法会、铁路等)的不信任,加上政府新闻处亦未有做好沟通信息的角色,引致信息混乱,对民意掌握不足,令民意一落千丈。
政府对民意掌握不足
面对今次危机,特首应牵头成立领导及内外部协调小组,高层次地统筹不同政策局、政府部门,包括警方、消防、入境、惩教、保安、新闻、法院等,以及与相关机构(如学校、救援组织、各大媒体、医管局、港铁、巴士公司) 作好协调。领导小组要从系统思维角度,做好决策、整合与协调 ,并采取主动的方法去制定议题,以简单易明的信息、用适当的发言人与不同的持份者沟通,避免予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政府的协调小组主要收集及掌握情报,适时要控制情况,应执法时执法,避免影响扩大,甚至波及无辜市民。
多组织支持者活动
小组在情况稍为控制及纾缓后要开始善后工作,开始重建计划,并订立相应的政策处理。行政会议成员也要发挥护航角色,协助特首的善后工作,游说不同团体,停止乱局,才有望重新出发,推出新的改革措施。
政府应考虑重设新闻统筹专员统筹新闻资讯,主动在不同媒体发布资讯,并予资源重整公共事务论坛为一个跨社交媒体的意见平台,凝聚社会的正义力量,给社会各界的KOL发声机会,并多组织支持者活动,一同拨乱反正,让社会重拾正规。
作者为香港青联科技协会主席、香港菁英会副主席、互联网专业协会副会长、华人大数据学会秘书长
来源:都市日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