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晓锋
近期香港因修例风波闹得不可开交,尤其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示威者,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当前香港困局“求变”的心理和“向上流”的渴望,当然其中也掺杂了政客的抽水、暴徒的鱼目混珠、西方势力的搅局,以及大国博弈的影子等等。一个难得的机会,笔者带领一众香港青年评论员赴京学习交流,一是通过学习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青年评论员的综合评论水平;二是通过到北京市政协、国务院港澳办、人民日报社等单位的拜访,思考如何解决当前香港的困局。
国家对香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从设想到实践,其成功的意义,早已是国际社会的公论。香港回归22年来,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实力变化极大,2003年香港的经济总量为北上广的总和,香港的轨道交通通车里数超过内地所有城市。现在北上广深任一城市的经济总量,都超过香港,北京和上海的轨道交通也早已分别超过香港。这些变化和发展,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繁荣发达的香港,与繁荣发达的内地同样重要。
纵观西方世界,其发展面临动荡与危机。今年4月份英国的革命暴动,2011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陆续发生的欧债危机等等,美国和英国的许多体系已经失效:金融部门背叛了商业部门,随后又导致了自身的危机,而商业部门则受到短期主义的困扰,这些都充分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至今的危机。哪怕在全球性经济减缓和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尽管香港本身如今所面临的危机,已远非靠香港自身就能解决,但香港始终有国家作为最坚强的后盾,在“一国两制”下,国家从来不吝“优待”香港,希望香港越来越好。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普通青年人确实缺乏向上流的空间、上楼的希望。无论他们付出多大的努力,依然买不起房。原因在于大多数的资源,都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许多产业政策或者青年政策,未能有效把资源分配至青年人。
因此,未来突破困局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国家的力量和“一国两制”的优势,把资源合理分配到青年人,让普通的青年人,享受到更多民族复兴和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红利,重燃希望。
本文作者系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就是敢言执行主席,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