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合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胡应湘

编者按:1989年10月香港政府提出了包括新建机场和港口在内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计划,据说要投资1,270亿港元。这是一件同全港近六百万居民生活和前途密切相关的大事,也是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有重大影响的步骤。
据了解,港府在作出这个重大决策前,没有同中国方面磋商。中方在今年较晚时候,才开始收到港府提供的少量资料。香港居民包括许多经济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也很不了解这个庞大计划的详情,不少人有许多异议和疑问。
现在,港府高官说,实施这个计划已不能再等,想改变有关决定也已太迟。但是,从发扬民主精神上看,这样的决策应否广泛征求民意?应否虚怀若谷,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然后慎重地作出决定?恐怕答案是肯定的。
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或请他们写文章,对这个重大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希望类似的讨论能有助于使这个庞大计划趋于更加合理和完善。

启德机场客货运输量日趋饱和,兴建新机场及新海港已急不容缓。
四年前,本人与长江集团李嘉诚先生、怡和亨利·凯瑟克先生多次磋商,经大量调查研究后,于1986年11月由合和实业、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联合向港府提交了《西面海湾——大屿山重要发展计划大纲》。
港府对《大纲》给予足够重视,委派了三批顾问、耗资二亿多,研究了三年,终于1989年10月由港督在施政报告中正式公布了“海港机场策略方案”(简称:“机场策”),决定在赤𫚭角兴建新机场。
“机场策”工程之浩大,可谓开埠以来工程之最,工期跨越“九七”,耗资1,600多亿,对香港经济影响重大。
若方案正确,实施有方,将有助于香港经济繁荣、人心稳定,同时对促进南中国的经济腾飞,加速中国的四化建设起重要作用。
若方案不妥,实施有误,工期拖延,成本超出,届时将给香港带来难以估计的财政问题及社会问题。
出于港人的责任感,本人认真研究了“机场策”,感到其中确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一、选赤𫚭角建机场,场址可以接受,问题尚须解决。
新机场究竟建在哪里?作为选择性研究的机场场址有四处,即:南丫岛、西部海湾、赤𫚭角、深湾。
分析以上四个场址,优劣如下:
1、南丫岛:
南丫岛是香港境内最理想之机场场址,可惜,岛上早已是香港电力公司的电厂基地,迁移电厂将耗费巨资和需要相当长时间,而港岛不能一日无电。
2、西部海湾:
四年前本人曾提出在西部海湾兴建机场,是较为理想之方案。此海域水浅,填海容易,距市区较近,在工期、造价及与市区交通联络等方面都较赤𫚭角优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人建议书中的“丁方案”,该方案双跑道间距为1,300公尺,符合两条跑道独立运作的国际规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跑道的优越性。
3、赤𫚭角:
赤𫚭角除距市区较远外,从航空观点出发,此地亦非理想场址(见尚须解决的问题)。
4、深湾:
深湾离市区较远,与深圳机场较近,同深圳机场形成干扰。同时,此区接近鸟类自然保护区,因为飞鸟进入引擎而造成空难的事件时有发生,故此区不适宜兴建机场。
港府出于策略的考虑,保留西部海湾作为二十一世纪其他大型市政、海港建设项目发展用地,在此前提下选择赤𫚭角兴建机场是可以接受的,但尚有问题需要解决:
1、赤𫚭角远离市区,机场场址一经决定在此,那么,联系机场与市区道路网的规划设计将成为“机场策”成败的关键。因此,对道路网的规划设计要给予足够重视。
2、赤𫚭角附近山头较多,为符合国际航空安全标准,必须大规模地削平山头,同时应认真研究风剪刀对飞机升降的影响。
3、赤𫚭角距深圳、澳门机场仍较近,三方必须研究划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以免因航空管理混乱而发生事故。
4、“机场策”中赤𫚭角机场的双跑道间距为900米,机场大楼不能居中建筑,这样不仅增加机场运作管理费,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双跑道的潜能和优点,对此本人仍保留意见。
二、道路网设计有明显不妥
“机场策”中市区与机场的唯一通道,经过山岭崎岖的青衣岛,通过此区须兴建隧道、栈道及跨度1,430米之青衣马湾大桥,这一规划实在让人费解。
1、青马大桥为跨度1,430米之公铁双重大桥,跨长居世界第二位。此桥建位于台风区,下面是主航道,设计复杂、工程浩繁、成本昂贵。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下那么大工夫去建条桥?真的一定必要吗?若如此昂贵的建筑费转嫁于市民、旅客,人们能员担得起吗?
2、“机场策”观乐的估计大桥1996年二季度完成。那么,在大桥建成前往机场运送工人、材料,设备用船还是直升机?在没有通路的情况下兴建新机场,成本岂不更加高昂?
3、日本濑户内海兴建三座大桥(跨度分别为1,100米、990米、940米),仅施工时间就用了114个月,顾问公司估计青马大桥包括投标、设计、施工在内,1996年6月完成,由现在算起仅有七十个月,能如期完工?
4、如机场建成而青马大桥尚未能完工,机场怎么通航?
5、青马大桥是通往机场必经之路,若因台风袭击,车、船事故或人为破坏等等因素,大桥封闭,交通瘫痪,机场与市区怎么联络?
6、深井距马湾850米,如建深—马大桥投资仅十五亿港元,三年即可完成,在机场建设期间此桥就可发挥作用。既然深马大桥可以满足需求,为什么一定要弃易求难去建l,430米之青马大桥呢?
三、西九龙填海扰民伤财
九龙西区沿弥敦道地下铁人流拥挤,每小时流量达到8,400人次,是世界最拥挤的交通路段之一,所以在沟通机场与市区道路网的同时,解决西九龙交通的拥塞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机场策”提出在九龙西区大规模填海,兴建地铁复线的方案,似用复杂的办法去解决简单问题,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1、耗资甚巨
完成本项包括中环、湾仔及西九龙的填海工程,预算是220亿元,成本会否超出预算,实是疑问。
2、费时颇长
完成这个方案,必须遵循下列程序:
①与现有用户洽谈征地;
②支付赔偿费;
③拆迁户选择新厂址;
④重新建厂、迁移设备;
⑤土地交付政府、拆除旧物、填海;
⑥兴建道路铁路系统。
完成以上程序需要多少时间,能否赶及新机场通航之前,仍是疑问。
3、干扰市民
解决现代化城市交通问题,最头痛、最忌讳的是征地拆迁,因为这里不仅有经济问题、时间问题,还有社会问题。
上述规划,将80%的西九龙海运服务设施全部拆迁,其中包括渡轮码头、船坞、货物装卸区、避风塘等等,破坏了西九龙150年形成的历史,填海后将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4、填海后的新码头以及道路铁路网离弥敦道很远,对九龙居民使用不便,如早期告士打道的湾仔码头填海之后日益冷落一样,新的地铁、码头不一定吸引客,弥敦道之拥挤也不一定能解决。

四、改善道路网的建议
是否有简单而经济的办法来代替“机场策”中复杂的道路网呢?答案是有的。(见图一)
1、北部通道:
①首期动工兴建深马大桥连接公铁系统。这项工程不仅时间、成本较青马大桥节省甚多,特具重要意义的是在赤𫚭角机场建设期可以发挥作用,降低机场造价。
②由葵涌加宽并延长荃湾旁道至深马大桥。
③ 延长荃湾地铁西行至深马大桥,地道轨道可在荃湾旁道延长线之下。
④在美孚新邨沿海加建一条旁路以改善长沙湾至葵涌的交通(此项工程已列入“机场策”)。
2、港岛与九龙之通道:
①为解决弥敦道地铁之拥挤,不必填海建地铁复线。
办法之一:
延长九广铁路,由红磡经尖沙咀东、弥敦道越海至中环,这条线的成本不会高过“机场策”中跨海地铁线之成本,搭九广铁路火车之乘客不必由九龙塘转地铁,可减少弥敦道地铁之拥挤。
办法之二:
“机场策”之公路隧道西移,由港岛西环过海经昂船洲至美孚新邨,另由亚皆老街/塘尾道起,建东区走廊式大桥到昂船洲,届时,港岛中西区至九龙不需经湾仔及西九龙。
②在尖沙咀东及中环建新机场市区航空服务中心,旅客可以在服务中心办理登机手续,并可乘地铁直达机场。
3、港岛机场之通道:
兴建架空道路及铁路从机场市区航空服务中心至西区,然后经琉璜海峡至青洲,再经隧道穿过南丫海峡至人工岛到大屿山。铁路为四轨行车,两轨为市区客车,两轨为直达机场之客货车。全程29公里,若时速120公里、则15分钟可直达(见图二)。
4、与新界西区之通道:
投资34亿港元将公路、铁路系统由深井延伸14公里到屯门中心、由屯门中心可再延伸至上水与九广铁路连接,形成环形铁路运输网,较完善地解决了新界区交通问题,使屯门、天水围、元朗、锦绣花园及其他小屋村均受益。这个方案与“机场策”中耗资140亿港元的x线公路相比较优越得多。
5、沟通大屿山以北之12公里航道:
沟通此航道,可在大屿山北部及屯门至深井路段增加更多泊位,大船可不必绕过弯曲狭窄之青衣、马湾水域,这一建议对中国蛇口港之发展亦有益处。
此外,可增建铁路及公路桥连接大屿山与大榄角,届时,将屯门与港岛距离缩短至26公里,交通更加方便。

五、“BOT”承建方案
“机场策”公布后,舆论界大多关心机场位置在那里?道路网是否合理?耗资多少?钱从哪里来等等,但是,工程怎样实施?怎样承建?似乎关心不多。一项工程的成败,设计方案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勿视承建方案亦是成败之关键。“BOT”承建方式所以成功之秘诀在于承建商对工程的组织、设计、供应、建造和融资负全责,能有效地控制质量、工期及投资额,因此,银团愿意为“BOT”承建方式贷款。但港府并不考虑对“机场策”实行单一或少数几项“BOT”承包方式,而是把项目分成许多子项,由多个顾问与许多承建商完成一个项目,这许多顾问、承建合同又由政府不同部门管理协调,可以想象将是矛盾重重,难以协调,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工期、造价。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就是由许多顾问工程师、供应商、承建商共同承建,其结果是工期拖延了18年,成本增长8倍。香港亦有类似实例,例如红磡体育馆、威尔斯亲王医院、牙科医院以及第三间大学等。
前车之鉴应予以十二分重视,设计方案再好,规划再完善,若实施方案不妥,管理混乱,工期延误,成本成倍超出预算,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上月,本人致函署理港督霍德爵士,对完善“机场策”提出建议,希望借以抛砖引玉,唤起各界人士踊跃发表见解。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宴会上智语“你请客,我会钞”。本人不妨在结束本文前编辑一段现代小故事:
一群精明的商家,开了一整天会,个个饥肠碌碌,于是,团长带领大队人马到酒家进餐。
“吃什么?”大家刚刚要议论。
团长招手请来有“美食专家”之称的部长。
“看看这些人吃什么,你写个菜单。”
部长大笔一挥而就,冗长的菜单列上:鱼翅、鲍鱼、竹笙……等等,等等。
饭菜未到,一张精美的菜单先放在餐桌上,各位商界人士一看,一片哗然!
“这哪里是工作晚餐!”
“这个华而不实!”
“这个贵而不饱!”
“我们要经济实惠!”
“啊!肚子饿得受不了,来些方便的!”
“今晚餐费由谁付?”
“大家怎么负担得起!”
一片喧哗之后,团长由愕然中恍然大悟。
“啊!大家并不是反对吃饭,而是想经济实惠一点。”
古语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大家都不反对建新机场,只是希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机场策”更趋完善。
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为香港更光明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延伸阅读】关于大型基础建设计划的讨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7/xk8aGKvP4vYak9B20JZ4Dm7psyyASn8iLn5.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